+ 返回首页   + 加入收藏   + 联系我们
产品搜索

产品目录
行业标准
联系我们

ZB Y315-85500千伏以下工业X射线探伤机防护规则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ZB Y315-85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500千伏以下工业X射线探伤机防护规则

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

    本规则适用于500千伏以下工业X射线探伤机(以下简称为X射线机)的生产和使用。

1防护要求

1.1 漏射线照射量率

    X射线机在额定工作条件下,距X射线管焦点1m处的漏射线照射量率,应符合表1的规定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表1

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┯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

               漏射线照射量率:库仑/千克小时(毫伦/小时)     

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┼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

       150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58/100000    (100)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┼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

       200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6.45/100000   (250)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┼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

        200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9/10000   (500)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┷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

1.2 控制器

1.2.1 控制器必须安设X射线管电压的通、断显示装置。

1.2.2 控制器必须安设X射线管电压和管电流显示装置。

1.2.2 工作在固定的管电压或固定的管电流的X射线机须在控制器上标明上管电压或管电流的数值。

1.2.4 控制器必须安设照射时间显示装置。

1.2.5 控制器必须安设高压接通时的外部报警或指示装置。

1.3 X射线管头

1.3.1 移动式或固定式的X射线机管头组装体应能在任何需要的位置上锁紧。

1.3.2 X射线管头窗口孔径不得大于允许*大有用射线束射出所需尺寸。

1.3.3 X射线管头必须具有如下标志:

    a. 制造厂名称或商标;

    b. 型号及顺序编号;

    C. X射线管的额定管电压,额定管电流;

    d. 出厂时间;

    e. 焦点的位置。

1.4 连结电缆

    携带式X射线机,控制器与X射线管头的连结电缆不得短于20m

1.5 产品说明书

    产品说明书应注明X射线机的主要防护性能。

 

2X射线机漏射线照射量率的测试

2.1X射线机按额定工作规程工作,用三个1/10值层的吸收材料[ 参见附录(补

充件)],屏蔽X射线窗口,用剂量仪测定距X射线管焦点1m处各方向上(窗口视野除外)的漏射线照射量率。

2.2 防护监测的总不确定度应小于30%

 

3验收规则

3.1 X射线机的防护性能是否符合本规则的规定,应由生产单位技术检验部门进行检验,合格后有关部门方可验收。

3.2 型式试验每年不得少于一次,凡属下列情况之一者应按本规则做型式试验。型式试验报告应送交当地放射卫生防护部门备案,ac两种情况下应会同当地放射卫生防护部门一起进行型式试验。

    a. 试制的新产品投产前(包括老产品转厂投产前);

    b. 不经常生产的产品再次生产时;

    C. 在设计、工艺或材料有重大改变时;

    d. 对成批大量生产的产品进行抽查和同类产品质量评比时。

 

4工业探伤用X射线防护规则

4.1 固定工作时控制范围:在接触X射线过程中将人体可能在一年内由外部接受的辐射当量剂量在0.015希沃特(v)以上的这个范围作为射线防护的控制范围,并给以标志,标志必须清晰可见,至少要有“禁入X射线区”这种字句,控制范围界线的当量剂量率从使用的X射线机的工作数据中求得。

4.1.2 流动工作时的控制范围:在使用移动式或携带式X射线机进行无损检测时,将能测量到的当量剂量率在0.04毫希沃特/小时以上的范围作为控制范围,控制范围内未经许可的检验人员不得进入。

   注:0.04毫希沃特/小时是按照每星期总的接触时间为7.5h规定的,如果已知实际总接触时间,而且偏离以上数值,实际总接触时间又在长期内不变时,控制范围剂量率的*大值允许按下列公式计算: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0.3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H=───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t

式中:H---当量剂量率           单位::毫希沃特/小时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t ---总接通时间           单位::小时/星期

4.1.3 监测范围:将人体在一年内可能接受辐射当量剂量在0.0015希沃特(v)附近的区域作为监测范围。监测范围邻近于控制范围。

4.2 防护设施

4.2.1 探伤试验室的设置必须充分考虑周围环境**,探伤室必须与控制室分开。

4.2.2 探伤试验室的主屏蔽墙壁按有用线束的屏蔽要求设计。

4.2.3 探伤室的窗口必须设置在非有用线束投照方向墙壁上,屏蔽防护效果应与同侧墙等效。

4.2.4 必须在探伤试验室外安设工作指示灯,并安装连锁装置,只有在门关闭后才能实现照射。

4.2.5 对停留在控制范围的人员必须进行个人剂量监测。

4.2.6 在流动工作时,X射线机型号和工作方式每次变动都应重新确定**距离。

4.2.7 工业探伤用X射线防护管理参见附录A(参考件)

 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  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工业探伤用X射线防护管理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(参考件)

A1 X射线机生产单位和使用单位应设置合格的专()职人员负责本单位的射线防护工作,负责制订和执行必要的射线防护措施,各单位必须把任命的负责人报告给主管部门。

A2 应把拟定使用的X射线机事先向地方主管部门报告,报告应附上防护检验合格证书。

A3 使用单位对X射线机和防护设施应建立技术档案,检修情况应及时登记归档。

A4 说明书必须表明X射线机上所设置的防护器件细目,以便使用者能建立**条件,也应详细说明在哪些情况下,机器所提供的防护应有附加的防护作为补充。

A5 凡新建、扩建、改建的X射线探伤试验室,在地址和建筑物、防护设施等方面,必须符合本规则的要求。

A6 建筑设计应预先由当地放射卫生防护部门审查,投入使用前应经卫生防护部门检查,合格后方可使用。

A7 接触X射线的工作人员,应有个人剂量和健康档案,该档案应随工作人员调动,原单位应保留抄件。

A8 对准备从事接触X射线工作的人员必须进行体格检查,工作后要定期检验。凡发现接触X射线工作的人员出现不适应症应及时采取必须措施。

 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  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X射线防护材料十分之一值厚度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(补充件)

 

        表B       强衰减的宽X射线束的近似十分之一厚度

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┯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

   X射线管电压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十分之一值厚度(cm)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├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┬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

      千伏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

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┼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┼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

        50                  0.018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1.3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 100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 0.084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 5.5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 150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 0.096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 7.0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 200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 0.14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 8.6         

       250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 0.29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 9.0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 300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 0.57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 10.0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 400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 0.82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 10.0        

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┷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┷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

 

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

    附加说明:

    本标准由丹东仪表研究所提出并归口。

    本标准由丹东仪表研究所负责起草。

   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:贺国栋

    本标准委托丹东仪表研究所负责解释。

 

机械工业部1985-12-12发布        1986-07-01实施

北京总部地址:北京朝阳区朝阳路71号 电话:010-51650108、82376306  售后服务电话:18698910848
公司法律顾问: 叶春律师 
京ICP备09057988号-1
 

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974号